本行發行全國首宗不動產證券化商品 全國第一件不動產證券化商品,今天由嘉新水泥集團旗下的萬國商業大樓率先登場。 2004/06/10 全國第一件不動產證券化商品,今天由嘉新水泥集團旗下的萬國商業大樓率先登場。《台北訊》全國第一件不動產證券化商品,今天由嘉新水泥集團旗下的萬國商業大樓率先登場。這項以嘉新國際公司名下的萬國商業大樓作為標的資產,由台北國際商業銀行信託部發行新台幣44.1億元的資產信託受益證券,其中優先順位計21.3億元的受益證券採公開發行,今(10)日起在櫃檯買賣中心掛牌,一般民眾將可參與認購這項證券化商品,台灣也從此邁入不動產證券化時代。 在社會各界期盼之下,全國第一件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終於問世,這項深具指標意義的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發行案,是由台灣工業銀行與法國興業銀行共同擔任主辦機構,台北國際商業銀行擔任受託機構,資產標的為嘉新水泥集團旗下的萬國商業大樓(IBM大樓),依不動產資產信託(CMBS)之架構證券化,發行總金額44.1億元的「萬國商業大樓資產信託受益證券」,發行期間七年,票面金額為新台幣100萬元。其中,優先順位受益證券發行金額為21.3億元,已於今天在OTC掛牌,分為A券與B券兩種,A券發行16.3億元,票面利率為2.3%,B券發行5億元,票面利率為2.6%。依穆迪信用評等公司的信評結果,A、B券評等分別為Aaa.tw與A3.tw,全案由台灣工銀證券公司與元大京華證券公司負責承銷;另22.8億元的次順位受益證券,則無約定票面利率,由嘉新國際公司自行持有。嘉新國際、台灣工銀、法國興業與台北國際商銀今天共同舉行記者會宣佈本案順利完成發行,財政部次長張秀蓮也受邀出席,見證台灣不動產證券化市場新紀元的來臨。張秀蓮次長表示,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於去年7月完成立法,及施行細則去年底出爐後,法令已趨完備,她對台灣工銀、台北國際商銀等團隊憑藉專業與創新的精神,克服層層挑戰,在台灣不動產證券化市場拔得頭籌表示肯定與推崇。她並指出,推動不動產證券化將可避免因資產價格過熱或過冷而導致經濟結構性的失衡,同時可讓投資大眾共同分享利潤與承擔風險,並讓專業機構替投資人管理運用或處分資產,達成「資金大眾化、產權證券化、經營專業化」的目標。對於嘉新國際公司締造國內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發行首例,該公司董事長張永平表示應歸功於台灣工銀等團隊的專業實力與熱情。張永平指出,該公司挑選優良資產執行本次證券化計畫,一方面是藉此尋求固定且成本較低的可運用資金,並使籌資管道更多元化,一方面也希望藉此為國內的不動產證券化建立範例。本次證券化,交付信託部分是位於敦化北路與八德路口萬國商業大樓地下一至四樓全部,及地上十六層樓(一樓東區及二至五樓除外)。台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表示,本案資產標的經該行信託部人員專業評估、精挑細選出來,業主嘉新國際公司是一家營運狀況良好、財務穩健的優質企業;而萬國商業大樓不但產權單純,企業進駐率更接近百分之百,擁有長期且穩定的租金收入。對投資人而言,「萬國商業大樓資產信託受益證券」的利息自2.3﹪至2.6﹪,較之目前市場上相關固定收益金融商品的利息高出許多,而且不動產受益證券採6%的分離課稅,具備稅賦較低的好處,因此他相信此一證券化商品將會受到投資人認同。駱錦明指出,在不動產證券化方面,台灣工銀除了順利完成本案的發行外,目前正進行規劃的案子包括:遠雄集團的「遠雄國際中心」、遠雄壽險公司的「大都市國際中心商業大樓」、新光人壽保險公司的「中山大樓」與「天母傑仕堡」,其中,「遠雄國際中心」、「大都市國際中心商業大樓」與「新壽中山大樓」都是在不動產資產信託(CMBS)的架構下規劃,「天母傑仕堡」則是依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的架構設計,這些證券化案子都將在今年內陸續完成規劃。台灣工銀作為國內證券化業務先鋒,已累積雄厚實力,未來還將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市場需求。法國興業銀行台北分行總經理石斐表示,本案是該行繼去年二月與台灣工銀合作主辦首宗金融資產證券化案例後,再度攜手為台灣第一件不動產證券化商品擔任主辦機構,萬國商業大樓資產信託受益證券的成功發行,已成為台灣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指標。法國興業銀行執行董事黎兆輝看好台灣證券化市場的發展前景,他認為資產證券化未來將成為台灣不動產的重要融資工具之一。台北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何壽川表示,經由不動產受益證券的發行,將動輒數千萬、數十億元曲高和寡的不動產持有,轉變成較為平易近人的動產投資,可達到活絡以及擴大不動產市場的目的。藉由本案發行,嘉新國際公司除可取得較低的資金成本,未來的利率浮動風險將可由受益證券票面利率固定。他認為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將可同時獲得投資者以及資金籌措者的青睞,不動產證券化蓬勃發展的時代即將展開。他強調,台北國際商銀在基金保管業務已經累積相當豐富的經驗,保管基金規模達1960餘億元;信託新興業務的發展,在國內金融業中亦屬佼佼者。在本次全國首宗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發行過程中,台北國際商銀累積了相當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未來更將秉持活力與一貫的專業,持續扮演好受託機構的角色,同時也將建立全面化電腦系統平台,朝向專業化受託機構邁進。